山那边是莲花
旷春龙 2018-5-19 14:51
拜读了山那边莲花的阿贵写的《山那边是攸县》,朴实的文字里细述了攸县的无华之美,我们不缺少美,而后缺乏发现美的眼睛。一夜间,似乎让许多的攸县人发现了自己不曾发现的新攸县,用不经意间的眼神,诠释了人世间最真挚的美丽。
看,向日葵盛开的那片梯田里就是莲花,那是一个盛夏的时节,为了拍摄向日葵花,我们成群结队跑到了山那边的莲花山区,除了去追寻过向日葵,最近几年,每年都要踏上隔壁老表的土地,深秋,遇见了一片红枫林,不大,却能给人惊喜。不多,却吸引着很多来自山那边的攸县人,初夏,在莲花博览园,在万亩荷花丛中,看见了莲花的样子犹如盛开的荷花一般绚烂。
我以为,莲花之美,正如它的名字一般,荷塘盛开的荷花之中,蕴藏着丰富内涵的人文精神。这种精神,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,行至莲花荷塘中,轻风细语润他乡。
第一次去莲花。那已经是8年前的事了,我用了几天的时间去回忆8年前的第一次相见。
因为业务上的关系,费尽周折在莲花找到了一位合作对像,通过电话联系,约定下午去他家找他,在从攸县出发之时,他就说快到莲花县城的时候,他会到路口来接我们。
见到他时,他已经早早在站在约定的路口,旁边停着一辆的弯梁摩托车,这是一位朴实的农民,憨厚的笑容里,让人顿时倍感亲切,就像邻家的大爷,隔壁的叔叔,上来就伸出双手,握着手说,辛苦辛苦,走,我这就在前面带路,你们跟着我走。
路上,他走一段就回头望一次,在转弯或岔路口,停车等待,在快要到家时,提前停好摩托车,走过来指挥我们停车。
热情的把我们领到他家,招呼妻子准备晚饭,招呼孩子们向我们问好,所有的一切,就像来到我们自己村里的一位熟人家一样,没有客套的语言,没有防备之心,似曾相识,又相见恨晚。其间,他毫无保留的介绍了他的技术,诚恳而又真挚,至于合作的事,他说,随你们的便,这个要看缘分。今天来了,就是客人,吃完晚饭,在我家住下,楼上楼下很多房间。
晚餐,是一桌丰富的饭菜,他说,知道我们要来,特地准备了几个攸县口味的菜,血鸭,晒肉,还有豆腐,他很了解攸县,也经常去攸县,这些菜,都是他喜欢吃的攸县菜。在他嘴里, 我们所听到的攸县都是赞美之词,特别是对攸县人的理解,用了很多朴素的语言,告诉我们,他眼里的攸县以及勤劳能干的攸县人。
酒是他自己酿的,他说,这个酒跟你们漕泊柏市那里的文坛酒是一们的,是的,即使是一山之隔的外省,酒的味道却像一根风筝线,系着山的这头与那头。
第二天, 双方拍手即合,我们没有过多的了解他的技术实力,没有过多去了解他的资产状况。
因为,在他骑摩托车回头以及在路口等待的那一瞬间,我们就看见了莲花人的深处的和善,在那一桌丰富的饭菜里,我们尝到了莲花人的天生质朴。8年后的今天,合作还在继续,除了他的技术力量,靠的就是他内心的圣洁与精神。
我觉得很有必要说一下那晚发生的另一个故事。
饭后,为尽量减少对他家的打扰,我们谢绝了在他家留宿,开车去县城的宾馆住着,明天早上再来谈合作的事。
找到宾馆的时候,已经是晚上10点多,在外面路边停车场停好车后,从里面出来一位大爷,看上去是这里的管事,一看车牌是外地的,上来跟我们说,你们是外地的吧,我说是,他说,那麻烦你们把车停车里面院子里的停车场,那里晚上锁门了,安全一些。
真是不可思议,一个老大爷,以外地车牌为标准的细节,来保护我们的车辆安全,或许,老板没有教过他,对于他来说,这是一种本能,也是一种胸怀,他心里也许只有一个信念,外地的客人也要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说实话,这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住宿,有安心的睡眠,内心的感动。
对于莲花的风景,没有去一一了解,也无法描述它的自然之美,万亩荷花的壮阔,是莲花的名片,因莲花而生,因莲花而兴。即使是开一样的花,我也是每年必去一次,除了迷恋那淡淡的荷花香,更怀念的是以荷花花瓣为原料,加鸡蛋面粉炸出来的一道美味菜肴。虽然不知道它的菜名,但记忆里的莲花味道就是它。她就是邻村一个姑娘,隐约中似曾相识,却又记不起她的名字。有多少次想去邂逅,却又错过了她盛开的季节。也许,来年的初夏,她依然站在邻村的村口,等候夏季的微风轻轻将她吹落。
最美的风景是人,穿梭于荷花丛中,老表的口音亲切如故,荷叶的水珠里,闪耀是太阳的光芒,也闪耀着莲花人的光辉。不张扬,不夸张。
莲花的人,人如其名,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似乎在每一个莲花人身上隐隐若现。
本想还想用个篇幅来讲述一位在攸县工作的莲花妹子,我觉得,她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优秀的人格品质。我想了想,与其用世俗的形式来描述她的样子,不如安静的远处欣赏,也许,山那边的莲花就该孕育出这么完美的花瓣,即使飘向远方,圣洁的品质也不因空间而质变。
我认为,这是一种人文精神,也是莲花精神。
(谨以此文献给山那边的阿贵)